贵州领匠酒业(集团)有限公司
售后:0851-88587999
招商:400-009-1919
24小时服务热线
新闻详情

领匠酒文化课堂:酱香型白酒的执行标准是什么

发表时间:2025-02-21 15:58作者:领匠酒业

    酱香型白酒执行标准概述

    酱香型白酒执行标准为GB/T26760-2011,于2011年7月20日发布,自2011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该标准属于推荐性国家标准,为酱香型白酒的生产、检验与销售提供了全面且权威的规范,在酱香型白酒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是保障产品质量和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准则。


领匠酒文化课堂:酱香型白酒的执行标准是什么


    标准核心内容解析

    原料要求

    根据GB/T26760-2011标准,酱香型白酒必须以高粱、小麦和水为原料。高粱需选用优质品种,如贵州本地的红缨子糯高粱,其具有皮厚、支链淀粉含量高的特点,能经受多次蒸煮,为白酒的风味和品质奠定基础。小麦则是制作酒曲的关键原料,赤水河流域的小麦含有丰富的微生物,能为发酵过程提供多样的酶类和香气前体物质。水作为重要原料,多取自赤水河,河水经特殊地质地貌过滤,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,为白酒赋予独特的风味。

    工艺要求

    酱香型白酒采用传统固态发酵工艺,该工艺独特且复杂,以12987工艺为典型代表。12987工艺即一年一个生产周期,两次投料(下沙和糙沙各一次,下沙是指重阳节前后将整粒高粱和破碎高粱按8:2比例投料,糙沙时整粒高粱和破碎高粱比例为7:3),九次蒸煮(首次下沙后清蒸一次,糙沙混蒸一次,前两次蒸煮不取酒,第三次蒸煮后得到熟糟,熟糟再经过摊凉、撒曲、堆积、下窖、封窖发酵、开窖取碚醅,每个环节都有一次蒸煮,共九次),八次发酵(清蒸下沙一次,混蒸糙沙一次,熟糟上甑蒸酒六个轮次循环过程中有六次封窖发酵,每加曲入窖发酵一个月,共八次发酵,发酵窖坑用石块砌成墙壁,用本地黄泥封住,不能透气),七次取酒(从第三次蒸煮后开始取酒,每个月取酒一次,共七次)。整个过程需历经一年时间,充分体现了酱香型白酒工艺的复杂性和独特性。

    感官要求

    在感官指标方面,对色泽、香气、口味等有明确要求。色泽上,要求无色或微黄,清亮透明,无悬浮物,无沉淀。香气需酱香突出,香气典雅,空杯留香持久。口味上,酒体醇厚丰满,绵柔细腻,回味悠长,诸味协调,风格典型。这些感官要求不仅是消费者对酱香型白酒品质的直接感受,也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。

    理化指标

    理化指标包括酒精度、总酸、总酯、己酸乙酯、固形物等。酒精度分为高度酒和低度酒,高度酒的酒精度为45%vol~58%vol,低度酒的酒精度为32%vol~44%vol。总酸(以乙酸计)含量需≥1.40g/L,总酯(以乙酸乙酯计)含量需≥2.20g/L,己酸乙酯含量需≤0.30g/L,固形物含量需≤0.70g/L。这些指标的设定,确保了酱香型白酒在化学成分上的稳定性和品质的一致性。

    卫生指标

    卫生指标关乎消费者的健康,标准对铅、锰等有害物质的含量进行了严格限制。铅(以Pb计)含量需≤0.5mg/L,锰(以Mn计)含量需≤2.0mg/L,同时对甲醇、氰化物等有害物质也有相应的限量要求,以保障消费者的饮用安全。

    特殊分类与标准解读

    酱香型白酒(大曲)

    酱香型白酒(大曲)严格遵循传统工艺,以糯高粱与小麦为原料。在酿造过程中,全程依靠高温大曲完成糖化发酵,这是其区别于其他类型酱香型白酒的关键所在。高温大曲的制作有着严格要求,需在曲房(发酵仓)中培养不少于40天,期间经历两次翻曲(翻仓),第一次翻曲(翻仓)最高品温不小于60℃。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,能筛选出独特的耐高温产香微生物体系,为白酒带来丰富而独特的香气。以茅台酒为代表的大曲酱香酒,酱香突出,幽雅细腻,酒体醇厚丰满,回味悠长,空杯留香持久,是大曲酱香酒的典型代表。

    酱香型白酒(其他)

    酱香型白酒(其他)涵盖了使用非高温大曲或混合发酵方式的酱香型白酒。例如麸曲酱香酒,使用麸曲作为糖化发酵剂,制曲时间短、发酵时间短、出酒率高,但在香气和口感的丰富度上,与大曲酱香酒存在一定差距,酒质显得单薄、味淡、味道不够丰满。还有一些采用混合曲的制品,融合了多种曲的特点,其风味和品质也各具特色。这类酱香型白酒丰富了市场产品种类,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于价格和口感的多样化需求。

    生产过程控制要求

    新国标对酱香型白酒(大曲)的主要生产工艺要点和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描述。在原料处理环节,以糯高粱、小麦和水为原料,高粱需粉碎,整粒与碎粒比例严格控制,下沙时为8:2,糙沙时为7:3,以保证后续发酵效果。小麦用于制作高温大曲,在曲房(发酵仓)中培养不少于40天,期间经历两次翻曲(翻仓),第一次翻曲(翻仓)最高品温不小于60℃,促使曲块中微生物充分生长繁殖,形成独特的香气成分。

    在酿造流程上,重阳下沙,先将高粱进行润粮,用95℃以上热水,间隔4-5小时后进行第二次润粮,每日润粮后的粮堆须堆积16小时以上,使高粱充分吸收水分,利于后续蒸煮糊化。蒸煮时,先添加占原料量7%的母糟,随后在甑箅上撒一层稻壳,按照“见汽压甑”和“轻、松、薄、准、匀、平”原则上甑,蒸馏中控制好汽压,圆汽后蒸料90-110分钟,70%左右的原料蒸熟即可出甑。出甑后打原料量4%的85℃以上的量水,使熟沙保持一定水分,促进粮醅的糖化发酵。

    摊晾冷却至24-30℃时,收堆成条埂,均匀洒上2%左右的尾酒翻拌均匀,再撒曲粉进行翻拌,随后收堆,堆积于晾堂,堆积4-5天,当温度达到顶温50-52℃时即可入窖发酵。入窖时边投边撒酒尾(酒精度数约为17%vol),酒尾能激化酒化酶、淀粉酶的活性,利于发酵进行,抑制部分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。

    酱香型白酒经过八轮次发酵,七次摘酒。不同轮次的酒风味和口感不同,糙沙完成后的第一轮次酒称为一次酒,甜味好,但味冲,生涩味和酸味重;再发酵30天出来的酒是二次原酒,称为“回沙酒”,略有涩味,但较糙沙酒醇和;三、四、五次原酒,统称为大回酒,其特点香浓、味醇厚、酒体较丰满、邪杂味少;六次原酒醇和、糊香好、味长;七次原酒称为追糟酒。生产过程控制通过检查生产记录文件的方式进行,确保每个环节符合标准要求,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和质量稳定性。

    执行标准的意义

    GB/T26760-2011标准对酱香型白酒行业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。从行业角度看,它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生产规范,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。以茅台为例,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,保障了其卓越的品质,树立了行业标杆。从消费者角度而言,该标准为消费者提供了识别和选择高品质酱香型白酒的依据。消费者在购买时,通过查看产品是否符合该标准,能有效辨别产品质量,避免购买到劣质产品。标准还对保障消费者健康起着关键作用,通过严格限制有害物质含量,让消费者能够放心饮用。

    酱香型白酒执行标准GB/T26760-2011是行业的基石,涵盖原料、工艺、感官、理化和卫生等多方面要求,对保障产品质量、规范市场秩序、维护消费者权益起着关键作用。不同分类的酱香型白酒,如大曲酱香和其他类型,也在标准框架下展现出各自的特色。随着行业发展,企业应严格遵循标准,不断优化生产过程,提升产品品质,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的酱香型白酒,推动酱香型白酒行业持续健康发展。

ICP备案号:黔ICP备2024033512号-1   公安厅备案号
j技术支持:贵阳百度公司
招商热线:400-009-1919 联系邮箱:lingjiangjituan@qq.com

地址: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
金融街6号楼10楼

领匠酒业京东旗舰店
联系我们
京东旗舰店
扫码关注
领匠微信公众号